压力容器

强化使命担当凝聚奋进力量第十七届中国

发布时间:2023/3/23 14:49:20   
北京看皮肤科最好医院 http://m.39.net/pf/a_4655748.html

8月25日,以“新阶段新格局新使命——向科技强国进军的中国科技期刊”为主题的第十七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在安徽合肥开幕。本届论坛围绕贯彻落实《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以推动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为目标,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使学术界、期刊界、企业界以及期刊管理部门等各界人士汇聚一堂,共话新阶段、新格局下,我国科技期刊肩负的重要使命,促进科技期刊更好服务于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服务于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分管日常工作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玉卓,中宣部副部长张建春在开幕式上视频致辞。中共安徽省委常委、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张红文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田伟、杨华勇、刘文清,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卫、郑永飞出席本届论坛。论坛发布了《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中国科技期刊产业发展报告()》、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成果、科技期刊产业协同创新孵化实践项目。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张桂华主持论坛开幕式。

张玉卓表示,科技期刊荟萃科学发现,承载学术交流,引领科技发展,传承人类文明,是国家科技竞争力、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表征。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往往从科技期刊初见端倪。全球科技期刊体系正在酝酿深度调整,中国科技期刊必须抢占先机,趁势而上。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实施以来,一批优秀期刊跻身世界一流阵营,科技期刊数字化、平台化发展稳步推进,学术交流生态体系不断完善。

在肯定一流科技期刊建设成效的同时,张玉卓也指出,我国科技期刊存在原创引领不足、供需对接不畅、转型发展不力、支撑力量不强的发展短板。他认为,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需绵绵用力、久久为功。要强化价值引领,弘扬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学风,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和评价导向,坚定创新自信,坚守诚信伦理,激励科技工作者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深化改革创新,着眼交叉学科、新兴领域、前沿方向,探索办刊新理念、新机制、新模式,加快传统出版向现代知识服务转型,以期刊体系承载中国特色学术体系,塑造新时代学术交流传播新格局。增进开放办刊,对内紧紧依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汇聚办刊合力;对外加强互学互鉴、共建共享,充分用好全球创新资源,提升中国科技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张建春指出,科技期刊是科技事业、出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科学事业繁荣、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和关心科技期刊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进行重要部署,为新时代科技期刊事业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近年来,科技期刊出版工作追求卓越、守正创新,取得可喜成绩和进步。一流科技期刊建设成效明显,期刊资源配置不断优化,融合发展引导力度持续加强,期刊业发展环境更加清朗。

张建春强调,期刊界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把握时代大势,强化使命担当,为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更大贡献。他对科技期刊出版工作提出五点建议:以多出高水平原创成果为重点,着力加强内容质量建设;以推进深度融合发展为重点,着力提升出版服务能力;以打造品牌集群化单位为重点,着力完善科技期刊布局结构;以增强国际传播力影响力为重点,着力提升开放办刊水平;以加强作风学风建设为重点,着力优化科技期刊发展环境。

张红文表示,近年来,安徽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布局建设12个大科学装置,涌现出世界首颗量子卫星“墨子号”、世界最快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和最薄的0.12毫米触控玻璃等重大原创成果,培育了科大讯飞、阳光电源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丰富的科创资源为安徽省科技期刊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52种期刊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42种期刊被列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压力容器》入选首批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中国药理学通报》等期刊先后多次获得“全国百强报刊”称号;中科院合肥物质院、中国科大相继成立期刊中心。

未来,安徽省将围绕加快高水平科技期刊建设,坚持把原始创新作为重要策源,启动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行动,在前沿引领和新兴交叉领域办优做强一批优秀期刊;聚焦重点支持学科,创办和引进一批高水平科技期刊;围绕政府所能、期刊发展所需,对优秀期刊实行“一刊一策”支持政策,进一步拓宽科技创新的源头供给,助推原始创新,引领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努力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大会主旨报告环节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浙江大学工学部主任杨华勇,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学术所长、中国光学学会副理事长刘文清,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专家委员会主任杨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地球科学》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图书馆馆长郑永飞,科学出版社总经理彭斌分别围绕“推进关键技术研发和工程领域期刊建设,助力社会经济发展”“千秋伟业人才为先——新时代科技期刊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我国开放科学路线图与政策体系研究”“融合创新推动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提升出版服务能力助力一流期刊建设”等主题作论坛主旨报告。

在高端对话环节,主持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理事长贾明星同科研机构、高校、科技企业代表围绕“一流科技期刊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展开交流讨论。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党委书记、《光学学报》副主编邵建达,安徽大学副校长王守国,讯飞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陶晓东分别作了题为“专业研究所的办刊之道——激光照亮创新之路”“营造学术创新生态的几点思考”“架设科技期刊与科技产业的桥梁——医学人工智能实践思考”的报告,各方从一流科技期刊助力科技创新,加速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与论坛嘉宾进行探讨、对话、争鸣。

本届论坛继续秉承紧跟时代潮流、激发思想碰撞、深化学术交流等特征,举办两场高峰论坛。其中,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牵头组织实施的高峰论坛围绕“做精做强工程技术科技期刊,有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这一话题,从办刊定位、服务能力提升、差异化特色发展等不同层面探讨做强重大工程技术领域专业期刊的路径。由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牵头实施的“开放科学与科学数据共享下的我国科技期刊新格局、新业态”高峰论坛,从科学数据共享、开放科学下科技期刊的发展态势和格局,以及在开放科学背景下,我国科技期刊的探索和实践等方面进行研讨。

此外,四场专题论坛中,与会代表还就“科技期刊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科技期刊出版服务能力建设”“科技期刊评价体系创新”“科技期刊产业融合推进探索”“科技期刊数字化转型与融合发展平台建设”等议题进行广泛的学术交流和研讨,为建设世界一流期刊贡献中国智慧,为推动办好我国一流科技期刊集思广益、建言献策,奋力开拓发展新局面。

值得一提的是,为服务区域科技期刊发展,本届论坛首次举办“地方刊潮——一流科技期刊建设研讨会”,邀请来自安徽、湖南、广西、湖北、四川等地参会代表围绕当地推进一流科技期刊建设的具体做法和取得成效进行经验交流和分享。

为推动构建开放创新、协同融合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体系,论坛持续搭建科技期刊合作对接平台,促进期刊上下游要素协同发展,跨界融合。本届论坛发布了空天荟科创服务平台、方正鸿云学术出版云服务平台、《中国科学院院刊》协同传播平台、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临床案例库平台、钛学术智汇文献服务平台、钛学术分享空间、SciEngine科技期刊全流程数字出版与知识服务平台。此外,《遥感学报》编辑部和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在分论坛上还进行了战略合作签约。

由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中国期刊协会、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联合主办,《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承办的第五届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大赛决赛在本届论坛同期举办。经历全国网上答题海选、视频展示等多轮竞技,48位选手从近位参赛者中脱颖而出,晋级决赛。决赛设置学术、技术、数字、运营四大板块,通过激烈角逐,最终评选出杰出青年编辑8名、突出青年编辑12名、优秀青年编辑27名,决赛线上直播浏览量达余人次。

据了解,本届论坛为期3天,来自余家期刊编辑部、出版社、相关学术研究机构和企业的近人通过线上线下方式报名参加论坛,其中高校75家,学会协会及省(区、市)科协44家,企业和其他单位家。余名期刊主编、副主编、编辑部主任到场参与论坛活动。论坛通过央视网全球同步直播,截至主旨报告结束,论坛全球直播浏览量已达万人次。

责编:张妍頔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391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