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压力容器 >> 压力容器发展 >> 315,消费者需要了解的几个刑事罪名
今天是消费者权益日,在生活中,我们很多时候都被一些无良的商家坑害过,例如毒牛奶、毒家具、问题药品等等。一旦商品出现问题,商品的生产者、销售者,有可能会触犯刑法,笔者在此向大家介绍一下相关的犯罪。
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
刑法第条规定,生产、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造成特定后果的,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主要分为三档:
第一档、足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的,3年以上。根据司法解释,以下情形属于第一档:一、生产、销售的食品含有超标的农药残留、重金属等有害物质;二、生产销售检验检疫不合格肉类的;三、国家明令禁止生产、销售的;四、婴幼儿食品中营养成分严重不符合安全标准的。
第二档、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3年至7年。根据司法解释,如果对人体造成一定损害的,就会构成第二档,例如造成消费者轻度或中度残疾的,又或者造成十人以上食品中毒的。除此之外,如果生产销售的金额达到一定数额,同样也属于第二档刑罚,例如销售金额达到二十万。
第三档、后果特别严重的,7年以上或无期徒刑。第三档刑罚较重,造成消费者重度残疾或者死亡的,就属于第三档。如果造成三个以上重伤,或者十人以上轻伤,又或者造成三十人以上食品中毒的,都属于第三档的刑罚。
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刑法第条规定,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需要处以刑罚。
注意一下这个罪与前面的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前面的犯罪是食品存在问题,而这里说的这个罪,则是由于生产时掺杂了有毒有害的食品,又或者销售明知有毒有害的食品,对比来看,这个罪主观恶意更大,因此处罚更加严厉。
同样分为三档:
第一档、生产销售时掺入有毒有害非食品原料,或者明知有毒有害而销售的,5年以下有期徒刑。注意一下,只要生产、销售了有毒有害食品,就会构成本罪,就已经属于第一档,可见国家在立法上对食品安全的重视。
第二档、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5年以上10以下有期徒刑。与前面的犯罪类似,造成消费者轻度或中毒残疾的,又或者销售达到25万以上的,属于第二档。
第三档、致人死亡或者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最高可判处死刑。造成人重度残疾或死亡或者致多人轻伤,又或者造成三十人以上食品中毒的,属于第三档。另外,如果生产、销售金额达到五十万元以上的,同样属于第三档。
生产、销售药品类的犯罪
药物是我们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刑法中主要规定了生产销售假药罪、生产销售劣药罪。
生产销售假药的,刑罚分为三档:一、生产销售的,3年以下;二、危害人体健康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3年至10年;三、致人死亡或者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最高可处死刑。
生产销售劣药的,分为两档:一、生产销售,危害人体健康的,3年以上10年以下;二、后果特别严重的,最高可处无期徒刑。
注意一下,假药是指那种药品成份与规定不符的,例如使用面粉冒充某药物,则属于假药。劣药是指药品成份没有达到标准,或者超过药品的有效期。总结一下,劣药本身也是药,但是假药就完全不是药。
生产、销售假药罪,只要生产或者销售了,就构成犯罪。而生产、销售劣药罪,需要造成严重后果的,才会构成犯罪,从法条的规定上看,对假药的处罚更为严厉。
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化妆品罪
生产符合卫生标准的化妆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卫生的化妆品,造成严重后果的,最高可处三年有期徒刑。
笔者的朋友圈,经常看到有人在推销化妆品,提醒一下这些朋友,对于销售的商品一定要熟悉,如果不符合安全标准,造成别人毁容的,很有可能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朋友圈里面,最多人出售的就是面膜,面膜是否属于化妆品呢?根据《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的规定,化妆品,是指以涂擦、喷洒或者其他类似的方法,散布于人体表面任何部位(皮肤、毛发、指甲、口唇等),以达到清洁、消除不良气味、护肤、美容和修饰目的的日用化学工业产品。
因此,面膜也属于化妆品,如果因为使用了劣质面膜而导致毁容的,生产者、销售者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毒汽车所涉及的犯罪
最近有报道,某品牌汽车会致癌,但并没有确切的证据,如果一旦能证明相关的厂商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产品,那么很有可能构成“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产品罪”。
刑法第条,生产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电器、压力容器、易燃易爆产品或者其他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产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以上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产品,最高可处15年有期徒刑。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刑法第条至条,分别规定了生产、销售药品、食品、卫生器材、相关行业产品、农药化肥、化妆品等商品,如果生产销售相应的产品,不构成这几条罪,但是销售金额在5万元以上的,按照刑法第条定罪处罚。又或者行为人实施的一个行为,既触犯了至其中一条,同时又构成第条的,按照较重的规定处罚。
刑法第条,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刑罚分为四档:
第一档、销售金额5万至20万的,最高2年。
第二档、销售金额20万至50万的,2年至7年。
第三档、销售金额50万至万的,7年以上。
第四档、销售金额万以上的,最高可处无期徒刑。
总结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报道较多,例如之前的三聚氰胺、地沟油等等,实际上,我国刑法对于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的处罚是比较严厉的,但仍有许多人为了利益铤而走险,希望我国在打击这类犯罪行为上,能加大力度。
仓促完稿,如有错别字还望见谅。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