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容器

太疯狂了碰瓷茅台,股价狂拉40

发布时间:2023/5/5 14:34:41   

来源:反做空研究中心

来源

凤凰网财经综合自中国证券报、沸腾、每日经济新闻

沾上“茅台”就能飞,这件事在一家港股公司身上再次得到印证。

2月16日,港股公司信阳毛尖(.HK)发布公告称,公司拟更名为“国龙茅台”。公告一出,瞬间冲上热搜。今日开盘后,公司股价一度冲高至0.63港元/股,涨幅达44.83%。

信阳毛尖拟更名为“国龙茅台”

信阳毛尖公告显示,董事会建议公司英文名称由“XinyangMaojianGroupLimited”更改为“ChinaDragonMoutaiGroupLimited”,并采纳“中国国龙茅台集团有限公司”为公司的中文第二名称。

来源:公司公告

为什么要改名?董事会认为,建议更改公司名称将更能反映集团业务发展的现况及其未来发展方向。董事会相信,新名称能为该公司确立更合适的企业形象及身份,将有利于该公司的业务发展,并符合该公司及股东的整体最佳利益。

在准备改成“国龙茅台”前,信阳毛尖还想过另一个名称。年3月,公司公告,拟更名为“新中国经济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但在年5月再次公告,延迟寄发更名通函。

现名“信阳毛尖”也是更名而来

事实上,这并不是信阳毛尖第一次更名。公司现用名称“信阳毛尖”也是更名而来。

信阳毛尖前身为中国天化工集团有限公司(.HK,简称:中国天化工),主要从事煤相关化学产品制造及销售,以及电力及热能生产及供应。

年,中国天化工在港交所公告,以万港元收购信阳毛尖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并建议更名为“信阳毛尖集团有限公司”。当时公司董事会称,更名是认为中国茶业务将成为集团未来主要收入及利润来源之一,并希望实现绿色转型。此后,公司正式更名为“信阳毛尖”。

更名为“信阳毛尖”已经两年,翻看公司财报发现,茶叶并未成为公司主营业务。同时,公司还考虑行使认沽权将茶叶业务出售。财报显示,公司主营业务仍然集中在热能供应服务方面。

来源:公司公告

茶叶还没做好,公司又调头准备做酒类生意。公司称,“自年以来,本集团一直积极探索商机。自年以来的过去5年,中国酒类市场一直保持5%至7.1%的快速增长。截至年12月31日止,中国酒类市场年度收益为亿元。因此,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预计酒类市场将稳定增长。本集团把握巨大市场机遇,于年末通过销售酒类拓展饮料部。”

年,信阳毛尖在酒类销售板块的营收为0.69亿元,占其全年营收约30%。

年2月2日,信阳毛尖发布公告,公司全资子公司牡丹江龙晋酒业有限公司与北京耀莱龙微酒业有限公司之全部股权订立买卖协议,代价为万港元,其中以万港元现金及发行本金总额7万港元的承兑票据支付。

信阳毛尖在公告中表示,目标公司的业务伙伴上海高诚是中国酒类业务的有利营销专家。上海高诚已推出贵州茅台、五粮液等著名酒类品牌的推广。另一方面,目标公司拥有一系列商标,包括成龙商标。

董事会认为,目标公司与上海高诚之间的合作将对酒类销售产生有效的协同效应。整合成龙商标及酒类,将为公司带来协同效应,可在中国庞大酒类市场中占优势。

公司认为,收购事项与本集团的整体业务方向一致,是加强本集团的客户基础及拓展中国酒类市场能力的投资良机。

十足的“仙股”

从股价来看,信阳毛尖可谓是十足的“仙股”。从年初,股价跌破1港元后,连续4年多在1港元以下。

来源:同花顺

公司业绩也处于亏损状态。公司最新财报显示,年以及年,公司分别亏损.8万港元、.7万港元。

来源:公司公告

网友:蹭茅台热度

信阳毛尖拟更名“中国国龙茅台集团有限公司”的消息一经发布,就引来网友议论纷纷。有网友表示,“这公司改名字好几回了,到处蹭热度”;还有网友称,“信阳毛尖实惨”“茅台:倒是爱蹭”。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目前改名“中国国龙茅台集团有限公司”仅是董事会建议,并未被真正采纳。公告也指出,更名需要股东特别大会通过,以及百慕大公司注册处处长批准更改。

投机性改名行为在资本市场并不少见

这么赤裸裸的改名,让人不禁想问:不想蹭茅台热度的“信阳毛尖”,不是好化工企业?

事实上,变更企业名称,炒作、蹭热度、刷存在感的事情,在资本市场并不少见。

自年以来,剔除恢复上市和部分业绩发生变化的ST股名称发生变化以外,沪深两市股票名称发生变更的上市公司数量高达百余只。

这当中,有些更名的确是主营业务变化,或重组成功、大股东易主,这类更名属于正常。

不过,有些改名则是投机性的,或是为了让人忘记自己的前身,洗脱之前不好的名声;或是在主业没有明显变化的情况下,蹭市场热点,以往以此带动股价上升。

这类更名,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新业务未实际开展或占比较小而变更证券简称。

二是变更后的证券简称未反映公司主营业务等情况。

三是变更后的证券简称过于概括,用字、用词过大,例如有的公司主动向“中字头”靠拢。

四是变更后的证券简称与现有其他公司证券简称过度相似。

比如,年,有色金属大热,资源股更名就“粘金带银”;年,P2P风靡一时,多伦实业更名为匹凸匹后连续多天涨停,但其实他们并无该业务。

又如著名的神州高铁,最初叫亿安科技,后来改名叫宝利来,在收购了北京新联铁后,主业虽然不再是酒店旅游业,但也只是轨道交通安全运维行业,却叫了个大气的名字:神州高铁。不知情的人一听,恐怕以为“铁总”的高铁上市了。

所以,有网友讽刺,你要是收购了一个油田服务公司,难道还要叫“中国石油”?

这次“信阳毛尖集团”改名,也属于这个套路。“信阳毛尖”的全资子公司牡丹江龙晋酒业收购了北京耀莱龙微酒业,而这家公司的业务伙伴上海高诚,又是卖名酒的,所以改名中就带有“茅台”二字。

当然,也有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并非所有更名都能引发股价上涨。

比如,天沃科技原名张化机,主营业务为重工业领域的非标压力容器制造,在收购游戏装备、账号交易平台后,以为自己傍上了网游概念股的光环,改名为天沃科技,可市场并不买账,14个交易日内下跌近20%。

湘鄂情也是如此,改名为高科技感的“中科云网”后,并未挽救其颓势,变为了ST云网。

但总体而言,一些公司更名的行为,外界看似有点无厘头,却往往能带来实际利益。相关数据显示,上市公司发布更名公告后,持股30天平均涨幅达10.07%,持股20天上涨概率达68.57%。

抑制奇葩更名行为,需要健全的机制和成熟的投资者

所以,这些奇葩更名背后,反映了资本市场尚有不成熟的地方,让这些上市公司改名投机的行为有了可乘之机。

一方面,是资本市场的规则有漏洞。上市公司因为趋利而改名,看起来很大的事,但以前操作起来并不复杂,证监会和交易所只做形式审查。开个董事会,2/3以上的董事同意,提交证监会,获得批准即可。

在交易所这边,只需填申请表,提供营业执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于更名的证明、上市公司的相关公告即可。不过这个局面已经改变了,年,深交所发布了《变更公司名称备忘录》,上交所发布了《上市公司变更证券简称业务指引》,都对上市公司更名做出了相应的规范与指引。

上交所的《上市公司变更证券简称业务指引》就规定,上市公司未变更企业全称、未调整经营范围或未修改公司章程的;新业务尚未取得营业收入的;开展新业务已取得营业收入,但相关营业收入占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营业收入的比例低于30%的,原则上都不得作为证券简称。

这些政策,明显就封堵住了大多数投机性改名。

另一方面,更深层次的,是中国资本市场上的投资者,还有进一步成熟的空间。

作为一家上市公司,股价归根到底在于自己的业务强弱、利润多少。在价值投资越来越成为主流的时代,更是如此。

频频改名会损害自己的商誉,是为了短期利益损害长远利益,应被投资者鄙弃,但现实却相反,往往会得到追捧。

所以,中国的投资者也应该更加成熟、专业、理性。有了健全的机制,再加上成熟的投资者用脚投票,方能从根本上抑制奇葩更名行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455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