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容器

核二代罗英为巨龙铸芯,绽放硬

发布时间:2023/4/27 14:32:19   

从1层爬到6层楼的高度进行高空作业是种什么体验?

在普通人的观念里,女性可能难以胜任这种类型的工作。但罗英早就熟门熟路,甚至攀爬的速度并不亚于男性。头戴蓝色安全帽,身穿利落工作服,一个娇小的女性身影一边向上攀爬,一边仔细检查设备。

这个内径尺寸约4米,高度约十几米的钢铁巨炉,其实是华龙一号核反应堆压力容器。而这个毫不畏难、从不言弃的倔强身影则是中国核动力院核反应堆系统设计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及项目副总师、副总监,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中核集团科技带头人罗英。

▲罗英正在检查华龙一号反应堆核心设备(供图/罗英)

从秦山核电站二期工程到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三代核电华龙一号示范工程,从反应堆结构设计、材料研究、装换料工艺及设备设计到反应堆技术创新、反应堆前沿跨界研究工作,从技术骨干到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学科技术带头人,罗英始终秉持“潜心反应堆科研事业、以中国核动力引领世界核动力”的信念,解决了多项重大技术难题,为我国由核工业大国向核工业强国迈进做出重要贡献。

“时刻准备迎接新的挑战!”近30年栉风沐雨,砥砺前行,罗英最好的年华都倾注到了祖国核工业的自主创新上,“做喜欢且有意义的工作,好像感觉不到疲惫。”

传承薪火,赓续“〇九精神”

作为“核二代”,罗英的童年是在“九〇九”基地度过的。彼时的“九〇九”还是一个神秘的代号,当年,建造核潜艇被列为国家第9项重大工程,基地便由此得名,直到解密后才逐渐被人们了解和认识。在那里,不仅研发出了第一代核潜艇陆上模式堆,还发出了中国核能第一度电,被誉为中国核动力工程的摇篮。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在罗英的记忆里,父母和周围的叔叔阿姨总是很忙碌。生于斯长于斯,正是在“九〇九”基地强核报国氛围的感染和耳濡目染的熏陶下,罗英默默在心中种下了一颗种子——长大也要当科学家!在这样的初心指引下,年,22岁的罗英握紧手中的“接力棒”,聚焦核反应堆研究,开启了真正的硬“核”人生。

▲罗英在秦山二期核电站反应堆核心设备出厂现场(供图/罗英)

扎进核工业技术的海洋,罗英没有片刻停歇,在汗水的浇灌下,这颗小小的种子开成了一路繁花,至今已收获了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全国三八红旗手、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四川省最美科技工作者等多项荣誉。

年,罗英的荣誉簿上又添重要一笔——“彭士禄核动力创新突出贡献奖”。彭士禄,著名的核动力专家,是中国核动力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也是带领“九〇九”基地潜艇核动力装置陆上模式堆试验背后的第一任核潜艇总设计师。获此殊荣,罗英备受鼓舞,话语间透露着喜悦与自豪,“作为后辈,很开心完成了这样一份传承”。

核工业是高科技战略性产业,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翻开厚重的历史长卷,从秦山核电站到华龙一号,我国核工业发展史就是一部自主创新史。像罗英一样的核工业奋斗者们犹记得,“九〇九”基地珍藏的老照片里,第一代核潜艇陆上模式堆的压力容器外面贴着一幅字:“中国人民有志气、有能力,一定要在不远的将来,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如今,站在“〇九精神”自强自立、求真务实、创新协同、拼搏奉献的历史起点上,罗英不仅坚定不移传承了老一辈科学家精神,也诠释了新一代核动力人的担当。

或许,追逐明灯的人,自己本身就是一盏明灯。

最近,罗英成为由中国科协科普部、全国妇联宣传部主办,中国科协农村专业技术服务中心、北京科技报社承办的年“我和妈妈学科学”活动代言人,以致力于自主创新的硬“核”担当,充分展示了乡村全面振兴中的巾帼力量,引领妇女儿童科学素质提升。

▲罗英成为年“我和妈妈学科学”活动代言人

逐梦“秦山”,始得玉成

大学毕业后,罗英走进中国核动力院,开启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大项目,我国“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自主管理和自主运营”的第一座国产大型商用核电站——秦山核电二期工程。

核反应堆,是核电站的核心,也是整个核动力工程的核心技术之一,其功能性、安全性和先进性直接决定整个核动力工程的性能。这里是核电站核能利用的第一步,核裂变就在这里发生,而反应堆结构则是我们保证反应堆可控核裂变的第一大“功臣”。

当时,罗英主要负责反应堆压力容器的科研设计攻关。罗英向记者介绍,压力容器是核反应堆安全的重要屏障,所有的核反应都要在压力容器的大肚子里发生。设计时需充分考虑长寿命、高可靠性、高安全性的要求,同时还要从反应堆结构的总体层面考虑整个系统的引领和先进性指标。

谈及研发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罗英说,“这是一个体系性的困难。”秦山核电站二期工程虽然可以参考此前的大亚湾核电站,但实际上也有许多创新和变化。例如由原本的二环路转变为三环路,这样一来,很多工作在实际推进中就随之发生了改变,因此需要重新设计,再进行成套体系的研制。最终,经过不懈努力,罗英成功攻克了每一个关键点,解决了重大不符合项,保障了节点按时完成。

回顾自己的成长,罗英认为与她长期深入工程现场密不可分。除了设计图纸,罗英还要跟各制造厂进行沟通,随后跟随工程进行驻场服务。制造厂在哪里,哪里便有罗英的身影。曾经有三年时间,罗英都是在韩国某制造厂度过的,“最早进去,最晚出来,全周期完成各项任务。”受限于当时的工作任务和交通条件,她连春节都没有回家。为了保障项目高质量完成,罗英必须时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441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