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压力容器 >> 压力容器发展 >> 国之自信大国重器,不止于鲲鹏
中国近年来发展之迅速,成就之惊人,世间有目共睹。无论是举世瞩目的一系列“超级工程”,还是成千上万吨重型装备的出炉,不仅让外媒惊叹连连,也让国人在欣喜之余产生一些疑问:这些装备技术都是我们自己的吗?我们国家为何能从建国初期的“一穷二白”突然摇身一变,成为一个“工业巨人”呢?
追本溯源,一个工业国家的发达程度,是建立在其重工业基础之上的。在陕西卫视1月23日播出的《国之自信》当中,中国一重集团首席科学家王宝忠形象而生动地诠释了重工业的地位,同时也带来了中国在重工业领域许多不为人知的成就和故事。
自力更生丨从中国组装到中国制造
要搞大型装备,必须制造出这些装备的基础零部件,乃至制造这些零部件所用的工具。如钢铁车间加工钢板的支撑辊;电站发电机组内的核心转子;航天、化工等领域所需的容器等等,都是动辄千百吨的庞然大物,必须由巨型水压机加工成型。由于历史原因,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上处于一片空白,大量工业设备需要依赖进口组装。某些设备的基础零部件,不仅无法自己生产,甚至进口无门。
在那个资金短缺、技术匮乏的时代,中国工业若想闯出自己的一片天空,首先就要解决水压机这个基础锻造工具问题。年8月13日,沈阳重型机器厂试制成功新中国第一台吨自由锻造水压机,结束了我国不能生产大型自由锻造水压机的历史;年,江南造船厂吨水压机投产,使我国自主水压机步入万吨行列;年,中国一重建造了当时国内最重1吨自由锻造水压机,并将这一记录保持了38年;年,随着1吨水压机的老化,和新的生产需求的提出,中国一重决定自主研制新一代吨自由锻造水压机。经过反复钻研,这台当时世界最先进的高精度吨自由锻造水压机于年竣工投产。
这台吨自由锻造水压机投入使用仅一年,便累计生产近吨锻件,完成了多项工业装备建设、升级,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零部件国产化。时隔多年,这台吨水压机究竟在我国工业化发展进程中发挥了什么作用呢?
中国制造丨从“跟跑”到“领跑”
随着基础设备和技术实力提升,我国在各工业领域的制造能力都得到攀升,其中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大型核电锻件的制造。
民用核电反应堆最重要的部件,是其核心压力装置,即核反应发生的容器。这也是核电站当中唯一不可更换的部件。虽然早在上世纪50年代,世界首个核电站就已经落成使用,但中国在这方面从起步就落后了几乎半个世纪。
年11月,首台我国自主制造核反应堆压力容器正式完工,标志着中国具备了完全自主制造反应堆核心压力容器的能力。而仅仅过去八年之后,中国的核反应堆压力容器建造水平便实现了超越,从“跟跑”成为了“领跑”。这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陕西卫视1月23日晚21:15播出的《国之自信》之《中国重器的力量》,带您体会中国重工业不为人知的强大力量。
来源|《国之自信》节目组
编辑|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