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压力容器 >> 压力容器前景 >> 转型升级大连,挺起脊梁大步走大观新闻
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争分夺秒地复工复产,各相关部门全力以赴为企业做好服务创造条件……我市工业经济呈现出令人惊喜的良好态势,在攻坚克难中开拓出发展新空间。来自市工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2月,在装备制造业、轻工消费品行业整体向好的带动下,我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实现了较高速度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同比增长17.3%,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6.4%,作为经济晴雨表之一,全市工业企业累计用电量同比增长5.2%。我市聚焦实体经济发展新目标新格局,坚持从供给侧发力,着力做好改造提升“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三篇大文章,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不断推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年伊始我市工业企业捷报频传:大连华锐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国内首台吨自行式电驱无人混铁水车现场调试成功;大连科林能源工程技术开发有限公司高浓度含盐有机处理装备等3家企业的技术装备入选《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目录》并成为技术装备支撑单位……这些都折射出我市传统产业的升级步伐。装备制造业“十三五”期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做好产业结构的加减乘除法,大力增加新产品比例,淘汰低附加值产品。我市制造业总量持续增加,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核心领域优势明显,基本形成以装备制造、石化等传统产业为主体,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辅的产业体系。我市装备制造业正向高端化发展。以短板装备攻关和国产化替代为突破口,提升装备制造业自主研发、设计、制造及系统集成水平和能力,增强先进装备自主可控能力、智能制造能力和服务增值能力,推动产业迈向智能化、高端化和成套化。大橡塑成功生产出我国首套35万吨聚丙烯挤压造粒机组,打破国外垄断;大船集团建造的全球首艘30.8万吨超大型智能原油船成功交付;中车大连电牵跻身全国首批“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认定建设单位;一重核电石化公司承制的全球首台吨超级浆态床锻焊加氢反应器完工发运、列装起航;高档数控机床产业实现国产替代,光洋集团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开发并产业化一批国外对华垄断和封锁的高档数控机床及关键部件产品。新能源装备产业领域一重加氢百万千瓦核反应堆压力容器实现批量化制造,重工·起重、大高阀门、深蓝泵业等企业研制的核环吊、各类核级泵阀、乏燃料贮存格架等产品装备国内所有在役和在建核电站;重工·起重一举突破瓶颈,成功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首套8兆瓦~10兆瓦海上风机铸件。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今年1月,大连西太平洋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加工原油68万吨,主营业务收入为24.03亿元、利润为1.85亿元。该企业首月效益“开门红”是我市石化产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我市建立产业链专班制度,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狠抓建链、补链、延链、强链,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针对石化产业“油头”大、“化身”弱、“纺尾”缺的现状,我市先后布局一批重大项目,初步形成长兴岛、松木岛、大孤山等3个石化产业聚集区。恒力石化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已全面达产,我市炼油、PTA等产能增长列国内第一;万吨/年乙烯项目正式投产,实现零的突破;逸盛大化万吨聚酯切片项目开工建设,我市石化产业链条正不断延伸。依托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大连理工大学等优势科研力量,大力发展精细化工,已具有较强竞争力,煤制甲醇催化剂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40%,中触媒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研发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年12月2日,投资约7亿元的常茂大连新材料有限公司顺酐产业链项目和投资6.5亿元的江苏永达原料药及医药中间体项目正式签约。精细化工产业项目“一日两签”,标志着我市精心实施“强链”“补链”工程,全力打开石化黄金产业链取得阶段性成果。
●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数字经济加速发力
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通报,我市获评“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特色优势明显、技术创新能力较强、产业基础雄厚的地方”。显然,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加速发力,“数字大连”建设令人瞩目。电子信息制造业市政府与中国华录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着力推动数据湖产业园项目建设。吉星电子柔性印制电路板项目达产;松下汽车动力电池、中比动力电池、崇达电路印制电路板二期、大特气体研发生产基地、恒坤新材料前驱体等项目进展顺利。达利凯普射频微波陶瓷电容器产品综合性能国际先进,成为中兴、华为两大公司合格供应商;亚太电子控制模块产品为红外测温仪、呼吸机等防疫物资生产企业配套。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目前我市共有软件企业多家,从业人员近20万,产业规模达到千亿级。大连华信、东软(大连)、文思海辉多年保持国内出口前三强,对日外包承接能力尤其突出,整体发展水平和交付能力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我市以华为软件开发云为重点,加快推动云计算产业发展,被工信部定义为“大连模式”,在全国宣传推广。新能源领域我市全力推进融科储能全钒液流储能电池、伊科能源锂电池隔膜、中科派思锂硫电池、新源动力氢燃料电池等重点项目建设,初步形成新能源电池及配套产业集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加速催生了一批独角兽、瞪羚企业。年12月7日公布的“年辽宁省新型创新主体名单”中,大连优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为“潜在独角兽”、大连科天新材料有限公司成为“种子独角兽”;大连成者科技有限公司、大连豪森瑞德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中冶焦耐(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等31家入选辽宁省瞪羚企业。去年以来,大连中远海运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与中国移动合作,先后完成多个5G工业互联网项目的落地,极大提升了管理和生产效率,开启了企业智能制造的5G时代。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为支撑,通过政策引导与扶持,一批数字技术攻关项目实现成果转化及应用。去年疫情防控期间,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发展活力。东软集团“疫情态势预测大数据平台技术研究及应用”已推广至全国20余个省份,心医国际“新型冠状病毒远程防控云平台”开发成果已在湖北、辽宁、陕西等卫健委及医疗机构使用。5G的应用为城市发展带来崭新图景。大连联通实现“5G+全连接工厂”“大型工业制造企业边缘云”“云护理”“医保大数据”“智慧养老”等平台应用。大连移动提供新型智慧城市、智慧医疗和智慧交通等5G应用解决方案,将5G与实体经济有效融合。大连电信牵头成立“大连数字家庭产业联盟”,携手各方优化城市治理、保障公共安全,助力更多工业企业加快迈向工业4.0。
●进一步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最近,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十四五”时期我市制造业的发展方向及产业布局情况,为我们勾划出“十四五”大连工业发展新蓝图。“十四五”时期,我市将进一步推进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方向转型升级。重点发展石化、装备、消费品等传统支柱产业,以及数字产业、生物医药与生命健康、洁净能源装备、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石化产业要逐步减少燃料型产能,增加原料型产能,提升我市炼化一体化水平,增强烯烃、芳烃等基础有机化工原料供给能力,推动深加工;依托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大连理工大学等优势科研力量,发展精细化工,拉长产业链。装备制造业要以短板装备攻关和国产化替代为突破口,围绕重大成套装备、高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先进轨道交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域,提升自主研发、设计、制造及系统集成水平和能力,增强先进装备的自主可控能力、智能制造能力和服务增值能力,推动产业迈向智能化、高端化和成套化。新兴产业要以产业集群建设为重要举措,围绕我市优势细分领域,抢抓发展机遇,培育龙头骨干企业,打造产业链条,形成一批领军企业和标志产品,提升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结合产业布局特点和各地区资源禀赋,我市提出“一核一轴两翼多组团V型向北发展”的点轴发展空间格局。就是要以主城区发展“工业大脑”为核心,以沈大高速为轴,以渤海沿线和黄海沿线为两翼,多组团V型向北拓展“工业骨骼”。同时明确各区块的主体功能和分工,形成主城区研发总部、加工基地向北发展的空间格局。
文字: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邵海峰图片: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钟启钢、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