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压力容器 >> 压力容器发展 >> 湖北特检医生钻进60诊室,华中
球罐,在化工厂区内极为常见——硕大的银色球体,用以贮存大量易燃、易爆或有毒介质,是一种球形压力容器,属特种设备,一旦泄漏或破裂就会造成恶果。因此,对球罐的制造和运行,必须进行严格的检验和监督;使用一段时期后,应定期检验。
近日,荆门盈德气体的4个球罐需要进行首次定期检验——这四个球罐由荆门宏图特种飞行器制造公司制造,年投产,容积均为立方米,为华中地区最大球罐(液氨)。
8月9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跟随湖北特种设备检验检检测研究院(以下简称“湖北特检院”)检验人员来到现场,直击从烈日“烤”验到星月陪伴下的检验过程。
60℃高温下“问诊”
车过厂区门外,便有4个闪烁银光的巨型球体映入眼帘,正是此次待检的四个液氨球罐,近8层楼高。
走近球罐,一股夹杂着浓郁氨气味道的热浪扑面而来。球罐四周,12根钢柱牢牢支撑起罐体,此次待检的2号罐外部,已有企业预先搭建起的脚手架和安全网。两名汗湿衣背的检验人员正在操作经纬仪,保持一动不动的姿势读取数据。
检验人员告诉记者:“罐体本身就有吨以上的重量,如果算上使用时承装的液氨,总重近0吨,12根支柱常年承重,是否发生了沉降和偏差,带来安全隐患?这就需要用到经纬仪进行验证。”
为了避免在一天中最高温的时段作业,项目负责人李群科早晨六点就来到了检验现场。9时许,他手中的温度计显示,罐外现场温度已高达56.9℃,“罐内温度可达60摄氏度以上。”沿着安全扶梯一路直上来到球罐最高点,一台鼓风机正轰轰作响,向罐体内部传送丝丝凉风。李群科说,清凉风只是“附赠品”,鼓风机的最大作用是增加罐体内的含氧量,保障检验人员呼吸顺畅。
负重20斤为设备做“B超”
球罐中心底部,有一个直径约一米的“黑洞”——这是通往球罐内部的通道,每次仅容一人通过。
罐内,便是“特检医生”们的“诊室”。记者登上扶梯透过“黑洞”仰视球罐内部,昏暗中仅能依稀辨别近在眼前的几层脚手架——为安全计,球罐内部的照明设备通常不超过24瓦。做好安全措施后,检验人员往往需要同时手执照明设备和检测设备爬进球罐进行检测,平均负重达到20余斤。
罐表面出现一定程度的裂痕和损伤,都将成为化学物质泄漏的“风险点”。“医生”们主要利用磁粉探伤机和TOFD(超声波衍射时差法,用于材料缺陷的检测、定量和定位技术)等设备“做B超”——对球罐内外表面做无损检测。他们手持设备在不到40厘米宽的狭窄跳板上不断移动,时刻紧盯设备上的数值做好记录。一旦发现过度腐蚀,裂痕等,检验人员将第一时间通知企业进行整改,防止化学物质泄漏,确保生产安全。
球罐内曾承装液氨(主要用于生产化学肥料),为方便检验,企业已将罐内的液氨转移到备用罐中,但罐内依然有极少量残留,散发出一股强烈的刺激性气味。液氨又称为无水氨,一旦遇水则会释放大量的热,这也让检验工作具有一定危险性。
李群科介绍,检验人员一般一次性在罐体内停留不超过两小时,还需带上专用面具或口罩防尘。汗水透衣地离开“诊室”时,往往已是晚间八点以后,从烈日骄阳工作到繁星在天。
检验难度空前
相较-立方米的普通球罐而言,立方米的球罐是少有的大型球罐,对检验检测有着更高要求:一方面,容积更大的球罐所需要的检验时间更长、工作量更大;另一方面,在生产过程中,为了尽可能增大内部容量,球罐制造企业采用了更薄的钢材——这意味着内壁遭受腐蚀、焊缝出现裂痕等问题的几率增大,增加了检验难度。湖北特检院因此派出了12位资深的“特检医生”。该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培养一名具备球罐检验资质的资深检验员至少需要7年。
由于罐体巨大,检验人员在采用目视法进行宏观检验时,不一定能“明察秋毫”,需要借助多种技术手段。据了解,湖北特检院将在后续检验中采用无人机、爬行机器人、声发射等前沿技术手段进行检验。
据了解,盈德气体是四大跨国气体公司之外实力最强的工业气体公司之一,年成为中国最大的独立工业气体供货商,目前已在国内投资建设生产装置套,业务遍布全国、远至海外,对炼钢、焊接制造、有机化学合成、食品等下游产业有重大影响。因此,在保证检验准确性的前提下,尽可能缩短检验时间能为企业“抢”出生产效益,保障工业经济稳定。据透露,此次检验工作预计将在8月16日完成。
据湖北特检院统计,我省共有多台“大容量、高参数、高风险”的球罐,主要分布在宜昌、襄阳、荆门、鄂州、黄石等化工产业区域。平均每年湖北特检院要检验约60多台,每周都要进行1-2次检验“大会战”。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汪子轶通讯员袁园)
(来源:湖北日报)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