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容器

奋进中核人罗英从深潜到盛放

发布时间:2022/4/30 17:44:18   
白癜风专家郑华国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612/5449314.html

?

福建福清,华龙一号5号机组稳定运行,千家万户华灯初上;四川成都,中国核动力院的办公楼里,罗英和她的团队为了核反应堆的安全性和先进性默默耕耘,无数个夜被办公室的灯光点亮。

不久前,我国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示范工程第二台机组——中核集团福清核电6号机组正式具备商运条件,这也标志着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全面建成投运。成绩的背后,正有罗英带领团队写下的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核集团年党建工作会上,中核集团科技带头人、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罗英创新工作室领衔人罗英入选中核集团“奋进中核人”,并接受表彰。面对这个“新身份”,感恩之余,她更觉肩上责任之重。

?

?

回看来处

“核基因”是传承的烙印

在罗英创新工作室的会议室里,陈列着大大小小的表彰奖牌,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全国三八红旗手、四川省三八红旗手、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诸多荣誉傍身,其中,罗英尤为珍视的,是年获得的中核集团彭士禄核动力创新突出贡献奖。“这是一种传承”,罗英用短短6个字解释了原因。作为“核二代”,“九〇九基地”就是家的名字。生于斯长于斯,在她的记忆里,父母总是很忙碌,周围的人们也都脚步匆匆。“只要祖国需要,我们就愿意奉献”——这大概是幼时的她最常听到的一句话。耳濡目染,以自勉之。年,22岁的罗英走进核动力院,由此也接手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大项目——秦山核电站二期工程。“要克服的困难真的不少”,罗英回忆,当时的反应堆压力容器由韩国斗山重工制造厂承制,为了弄懂压力容器制造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她驻场服务六百天,连续三个春节在那里度过。在制造厂里,工人们可以倒班休息,但作为中方代表,罗英需要随时在线,帮助大家解决技术上的问题。异国他乡,等待破解的新问题、亟待学习的新知识、语言不通的屏障、积攒心中的乡情,重重困难,罗英都咬牙坚持了下来。前辈们所说的奉献,不觉间已成为对她工作的指路灯。年,当大家沉浸在跨越新千年的喜悦里时,罗英也迎来了生命的礼物——她的孩子出生了。对于工作,罗英都无愧于心,但对于生活,因工作而缺席了孩子很多的成长瞬间,这是她最大的遗憾。感恩的是家人的支持让她没有了后顾之忧,“他们很理解我,帮我承担了很多生活上的压力。”最让罗英感动的,是孩子说,妈妈是她的偶像,是她的骄傲。“这不也是一种传承吗”,罗英感慨,“核基因”会一代又一代延续下去。星光不负赶路人,带着家人的支持,肩负“潜心反应堆科研事业、以中国核动力引领世界核动力”的使命感,罗英不仅成功解决了秦山二期核电工程重大不符合项,保障节点按时完成,还把这份精神力量带进了后续的工作,不断延续传承。

深潜领域

啃“硬骨头”下绣花功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传统分散式堆顶结构就成为了反应堆结构设备中的大难题,是公认的“硬骨头”。分散式的布置不仅需要占用较大的空间,更会在反应堆检修和装换料过程中耗费大量的时间。“一体化堆顶结构方案”的理念早已存在,却由于种种限制迟迟未能实施。年,罗英等来了机遇。中核集团ACP反应堆堆顶结构方案技术讨论会上,“龙首”一体化堆顶结构方案被正式确立,这块“硬骨头”,罗英和团队接了下来。控制棒驱动机构的通风散热能力是一体化堆顶的重要性能指标。在还没有进行实体试验前,罗英和她的团队只能通过计算机仿真模拟的手段考察堆顶结构的通风能力。下足绣花功才能啃下硬骨头,需要系统思维,更是个精细活儿。经过不舍昼夜的努力,精细的堆顶流场模型得以建立。在通风试验中,大到风机的功率性能,小到每一个传感器的参数型号,罗英事无巨细、亲力亲为;在一体化堆顶结构产品施工设计中,罗英带领团队成员完成了上百张堆顶图纸设计,严格把关,确保无谬误、无差错。这一头,一体化堆顶的研究如火如荼,另一边,新的挑战接踵而至。第三代核电站要求更长寿命、更高抗震等级、更高可靠性的控制棒驱动机构,它是反应堆中唯一的运动部件,承担着反应堆启动、功率调节、功率保持、正常停堆和事故停堆等功能,其设备性能直接关系到反应堆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一时间,罗英和团队又开展了适用于三代核电站的ML-B型驱动机构的研制工作。为了实现ML-B型驱动机构完全国产化,罗英带领团队自主研制了双齿钩爪,并与国内研究机构合作完成了驱动杆原材料、可拆接头原材料的国产化研制,最终实现了ML-B型驱动机构%的国产化设计与制造。年11月,ML-B型驱动机构通过所有抗震试验项目考验。然而还来不及庆祝,罗英又转身投入长寿命、耐高温的ML-C型驱动机构的研制工作,成功研发级耐高温线圈、新型一体化棒位探测器等新部件。“说不辛苦是假的,但是奋斗更让我感觉到兴奋和活力!”每每说起“奋斗”这个词,罗英的语气里都多一分坚定。时间来到年,多年的潜心钻研终见硕果:3月,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示范工程福清5号机组ML-B型控制棒驱动机构通过出厂验收;5月,一体化堆顶顺利通过验收,这是核动力院在创新设计、装备制造和自主供货等领域的重大成果,也是罗英和团队工作生涯的又一个里程碑。

展望前路

创新驱动、培养人才,走兴核强国康庄大道

反应堆压力容器是压水堆核电厂的核心设备,是包容核反应堆堆芯并承受运行压力的密闭容器,也是屏蔽放射性物质不外泄的安全屏障。为了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实现全面自主创新,深入推进反应堆压力容器前沿领域创新研发,罗英和团队承担了多种专项工程的研发课题工作,形成了全域型谱化发展,覆盖各类需求。“怎样才能出成绩?还是靠人才!”从工作室成立的第一天起,罗英就明确,她要担起责任,更要为中国核事业培养一批将来能够挑大梁的中流砥柱。针对人才培养,罗英通过工作室师带徒模式,进行创新型人才挖掘培养,对“师傅”和“徒弟”进行周期性考核,确保培养效果的落实。同时,她创新实施政治导师和心理导师制度,让人才培养“三维化”、“立体化”,更全面、更可靠。“她是一个很细心的人”,罗英创新工作室成员,同时也是罗英的学生之一的王晓童说道,罗英不仅对工作一丝不苟,大小文件都会自己逐一审读,对同事和学生的情绪变化更是尽收眼底,会在第一时间给予关心和问候。“相比起领导,她更像一个大姐姐,工作之余还会约我们打球、一起分享美食”,工作室成员董元元说,在一个兼顾了严肃和活泼的环境里,大家开展工作都动力十足。人才有了,如何带领大家创新?罗英的答案是——“跨界创新”。罗英创新工作室引入以TRIZ理论为代表的创新方法,开始尝试系统性、纲领性地指引技术创新工作,通过创新方法对待解决的问题模型提出解决方案,再将方案转化为创新技术成果。一组组跳跃的数据印证中国核事业稳步向前的步伐:罗英创新工作室至今已获得国防科学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国防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中核集团技术发明特等奖1项、其余省部级科技奖项38项;工作室在运转期间共申请专利余项,获授权发明专利83项,获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1项;新型控制棒驱动机构运行步数突破万步,通过了0.3g抗震试验,创造了世界纪录;反应堆压力容器寿命达到60年,安全性大幅提升。一项项重大事件勾勒出民用核电领域发展新姿态: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福清核电5号机组已经成功并网发电;走出国门,华龙一号成功落地巴基斯坦等国,并与阿根廷核电公司签署涉及采购和施工合同;由核动力院主导、工作室负责编制的我国首项核电国际标准《压水堆核电厂一回路冷却剂系统设备和管道保温层设计规范》于年正式发布。又一个春天如约而至,就在离核动力院不远的田野上,一粒粒种子正在积蓄向上生长的力量。而罗英创新工作室里,一个个奋斗的身影也全情投身进反应堆结构的设计和科研工作,将“强核报国、创新奉献”的新时代核工业精神印照于那些卷帙浩繁的文件与图册之上,融注于每一个冥思苦想突破创新的思绪之中,在核动力院“一体两翼三高”奋斗目标指引下,于兴核强国之路上驰而不息。

作者:王博尔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28.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