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压力容器 >> 压力容器优势 >> 打破日本60年垄断,中国碳纤维产业进入万
今年,我国新材料领域发生了一连串大事。
1月5日,中国石化宣布旗下上海石化“1.2万吨/年48K大丝束碳纤维”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这是国内首家突破被称为“黑黄金”的48K大丝束碳纤维产业化技术的企业,标志着我国大丝束碳纤维从研发试产成功走上规模化生产之路。
9月9月,中国首条万吨碳纤维生产线在青海西宁正式投产,我国在碳纤维工业的自主可控能力上有了里程碑式突破。
10月18日,北京年冬奥会火种在希腊古奥林匹亚成功点燃,碳纤维制成的北京冬奥会火炬“飞扬”再次成为焦点。
这些事在国内的反响似乎并没有那么大,实际上却打破了日本60多年的碳纤维垄断。我国以大丝束碳纤维连续生产为突破口,正式开启碳纤维产业“万吨”时代。
全球最大碳纤维企业日本东丽社长日觉昭广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从国家层面推进碳纤维技术,确实对我们公司构成了威胁,但是积累了坚实基础的日本企业,能够保持优势地位”。现在看来,这样的优势地位似乎正在被动摇。
目前,碳纤维正凭借其优良的力学性能,被广泛应用于风电叶片、航空航天、体育用品、汽车工业、混配模成型、压力容器、建筑补强、电子电器等领域。
据赛奥碳纤维数据显示,年全球碳纤维运行产能17.17万吨,同比增长10.85%;-年,6年复合增长率为4.9%。中国是全球碳纤维最大的增量市场,国内的碳纤维需求量约为4.89万吨,-年的年均需求增速不低于20%。
产业现状及趋势
碳纤维是一种含碳量超过90%的具有高强度、高模量性状的纤维状碳材料,可以用粘胶、聚丙烯腈以及沥青等有机纤维在高温下碳化制取,被誉为21世纪新材料之王。
随着各国对碳纤维投入加大,核心技术不断突破,年全球碳纤维需求首次突破10万吨。
到了年,受疫情影响碳纤维需求在民航领域遭遇重挫的情况下仍然保持正增长,充分表明了碳纤维产业的勃勃生机。
年全球碳纤维的需求分布(实物量)
资料来源:《年全球碳纤维报告》东吴证券研究所
与国外相比,目前国内碳纤维产业正处于技术追赶、投资活跃、需求强劲的发展时期。由于技术限制,我国能够生产符合航空航天标准的高性能碳纤维企业屈指可数,仍需继续努力。
不过,随着国际风电主机厂将碳纤维拉挤板代工由欧洲转向国内,风电叶片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碳纤维应用领域之一。
年,中国是全球碳纤维最大的增量市场,国内的碳纤维需求量约为4.89万吨,同比增长28.97%。其中,风电叶片领域碳纤维需求量为2.00万吨,占国内需求总量的41%,较年的1.38万吨增长45%。
全球碳纤维的需求分布(千吨)
年风电领域的碳纤维应用占比预计将进一步提升,风力发电也成碳纤维行业新驱动,为国内碳纤维企业带来快速发展机遇。
预计到年,全球碳纤维需求量有望突破20万吨,年将达到40-50万吨。
产业链及龙头公司
碳纤维产业链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上游、下游和中游。上游通常是指生产碳纤维专用的材料,下游通常是指生产碳纤维应用部件的各类产品,介于上下游之间的中游为碳纤维生产工艺中的设备提供商。
目前,中国碳纤维行业的上市公司主要有:光威复材()、精功科技()、双一科技()、吉林化纤()、江苏恒神()等。其中,中简科技和光威复材是高端碳纤维赛道领跑者。
中简科技位于江苏省常州市,是我国高端碳纤维领域的专精特新“小巨人”,国内领先的高端碳纤维生产企业之一,专业从事高性能碳纤维、织物及相关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完全自主的知识产权和雄厚的技术积累。
目前,已具备高强型ZT7系列(高于T级)、ZT8系列(T级)、ZT9系列(T/T级)和高模型ZM40J(M40J级)石墨纤维工程产业化能力,其中ZT7系列产品已被批量稳定应用于我国航空航天八大型号,是我国航空航天领域核心的碳纤维供应商。
光威复材位于山东省威海市,年便开始碳纤维研发,承担两项碳纤维专项的同时于年建成国内首条千吨级碳纤维产线,成为国内首家实现碳纤维工程化的企业。
其产品覆盖了T/T/T/M40J等一些列高端碳纤维,且拥有核心设备的研发制造能力,是目前国内生产品种最全、技术最先进、产业链最完整的碳纤维行业龙头企业之一。
目前,我国碳纤维行业90%的产能由精功科技(浙江省绍兴市)、中复神鹰(江苏省连云港市)、吉林化纤(吉林市昌邑区)、中简科技(江苏省常州市)、光威复材(山东省威海市)、吉林碳谷(吉林市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恒神股份(江苏省镇江市)等七家企业瓜分,达产率正逐步接近国际领先水平。
年中国内地碳纤维运行产能为吨,总销量为吨,销量产能比达到51%,相比较年的45%提升了6%。
除却部分企业受到疫情影响在年上半年未能全力生产外,正常经营的企业达产率通常在65%以上,一些企业甚至能达到90%。
产业聚集区域:江苏山东吉林
中国是碳纤维生产大国,在国家大力扶持下,国内碳纤维产业取得了重大突破。目前初步形成了以江苏、山东和吉林等地为主的碳纤维产业聚集地。
根据从企查查中经营范围中包含“碳纤维”且经营状态为“存续和在业”的制造业企业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可知,截止年7月14日,经营范围中包含“碳纤维”的企业共有家。
-年中国碳纤维企业注册数量规模
资料来源:企查查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其中,-年中国碳纤维企业注册数量规模呈现不断上升趋势,年中国碳纤维企业注册数量规模为家,为年注册企业数量的2.5倍。
截止年7月14日,中国碳纤维企业注册数量规模为家,仅半年时间已超过年全年的注册数量。可见近两年,碳纤维行业迎来爆炸式增长。
碳纤维产业链全景图
资料来源:新材料在线,信达证券研发中心
资料参考:
[1]全球及中国碳纤维行业市场现状分析,经济效益显著-贤集网
[2]看多碳纤维装备制造,看多民用碳纤维产业-东吴证券柴沁虎
[3]年中国碳纤维行业市场供需现状分析产能利用率不足、市场需求高速增长-前瞻经济学人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