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以来,我国三代核电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全球AP首堆、EPR首堆相继在我国建成并投入商运;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首堆工程建设进展顺利,重大节点均按期实现,有望在年底前后投入商运。三代核电已成为我国核电建设的主力,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生态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战略价值。”中国核能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政策研究组组长、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原副总经理黄峰在4月1~2日召开的中国核能可持续发展论坛上表示。随着我国核电建设规模不断壮大,通过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大力支持自主创新,我国核电关键设备和材料自主化、国产化取得了重大突破,这也为多项目、多基地同步建设提供了原动力。年投运5台三代核电机组根据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统计,年以来,我国三代核电机组投运新增数量明显,AP三门核电站1、2号机组,AP海阳核电站1、2号机组以及EPR台山核电站1号机组。这意味着,随着三代技术首批依托项目陆续建成,系统设计、关键设备制造、施工制造、调试等各阶段的技术、工艺流程均得到验证和固化,为后续三代核电的关键设备国产化、标准化以及批量化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随着我国核电发展壮大,一批核电配套的装备和零部件生产企业成长起来,它们掌握了核岛和常规岛关键设备设计、制造核心技术,国内核电装备制造业产品供应链全面覆盖我国国内建设的各类核电堆型,形成了以中国一重、中国二重和上重铸锻为产业龙头的大型铸锻件制造基地,以东方电气、上海电气和哈电集团为产业龙头的核电设备制造基地,以沈阳鼓风机集团、中核苏阀和大连大高阀门为代表的核级泵阀制造基地,核电装备制造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通过30年的积累,我国核电设备制造商的设计与制造能力明显提升,关键设备的国产化能力提高,为下一步核电技术降本提供空间。华龙国际核电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咸春宇表示,“华龙一号”充分依托成熟的国内核电装备制造体系和能力,采用经验证的成熟技术,实现了集成创新。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主管道及波动管、主泵、汽轮机等主要关键设备已实现国产化,设备国产化率达90%。今年1月,哈电锅炉自主研制的百万千瓦等级核电VVER压水堆机组单体式除氧器、高压加热器,解决了百万千瓦核电机组除氧设备国产化的难题,成功打破国外技术壁垒,为“华龙一号”“CAP”等大型核电机组国产化研制奠定基础。在论坛上,东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核电事业部总经理高峰介绍说:“近年来,东方电气参与开发的多个国家重点项目或示范项目,部分项目如CAP国核示范工程、‘华龙一号’全球首堆工程等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东方汽轮机自主研制的吨高速动平衡试验站是世界最大的动平衡试验基地,能承载世界最大的转子回转直径和最大的转子质量,助推“华龙一号”核电低压转子年研制成功。东方电气参与研制的台山1号核电机组(万千瓦)是世界上最大容量的汽轮发电机组已经投运,东方电气还承担了该项目核岛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主泵电机、稳压器、重型支撑及汽轮发电机组等关键设备的国产化制造任务,以及为台山2号机组提供的反应堆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稳压器等核岛主设备现已全部交货。根据东方电气公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东方电气(广州)重型机器有限公司完成商品30台/套,其中核电主设备3台,其他核电商品21台,相比于去年同期,产值提高了30%,生产计划完成率提高了6.1%,新增生效合同增长了.4%。不难看出,从去年到今年,随着三代核电示范项目的不断推进,核电装备制造持续保持稳步发展。向四代核电技术升级我国在以三代核电技术形成主力建设的同时,向四代核电技术迈进的脚步不曾停歇。近两年,在设备研制方面,我国核电制造产业完成了一系列世界重大装备的制造。“中国核能发展报告”中总结道,在以高温气冷堆为代表的具有四代特征的核电技术上,我国通过示范工程牵引,攻克了一系列技术、设备难题,产业化应用走到了世界前列。在设备研制方面,完成了一系列世界首台(套)重大装备的制造。例如,上海电气完成了反应堆压力容器、金属堆内构件、控制棒驱动机构等重要装备的研制。哈电集团承担的蒸汽发生器的关键技术及工艺取得突破,已于年10月31日交付。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华能石岛湾核电站是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作为四代核电技术的先进代表堆型,石岛湾20万千瓦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具有安全性好、发电效率高等特点,是我国最新设计和开发的第一座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具备商用规模的模块式高温气冷堆示范型核电站,是新一代核能发电技术。高温堆示范工程项目国产化率达到90%。高峰在论坛上表示,年11月26日,东方电气与中核霞浦核电有限公司签订了示范快堆蒸汽发生器采购合同。示范快堆工程作为国家重大核能科技工程,是四代核电的示范工程。这标志着东方电气核电产品正从三代核电向四代核电升级。(中电传媒记者简悦)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gx/7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