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压力容器 >> 压力容器资源 >> 发布成绩不俗大连攥紧了这把金钥匙
一个城市的发展
离不开创新科技的推动
大连抢抓新时代机遇
利用科技创新
聚力发展“大连动能”
日前
大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发布会
针对近年来
大连在科技创新
工业科技创新
自主创新示范区等方面
取得的成效做出总结
和小编一起了解下
大连科技创新的成绩吧↓↓↓
通过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
从根本上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持久活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我市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深化
创新体系逐步完善
科技要素不断集聚
研发投入持续增长
创新活力竞相迸发
重大成果不断涌现
持续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重大原创性技术取得突破
大连市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力度,建成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达到家,其中各类国家级平台达到56家。全市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已达78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达到人,包括两院院士30人,为推动大连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
全市科技创新大会政策拉动效应正在显现
各项创新指标显著提升
年
全市科技创新大会
明确的各方面重点任务顺利推进
全市科技创新快速发展的态势已经形成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带动作用正在显现
一是制定实施了《大连市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三年行动计划年工作推进方案》,重点任务和重大项目顺利实施。
二是自创区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探索建立自创区“一区多园”发展模式,推动自创区与自贸区“双自”联动发展;下放高新区高企认定评审和技术合同登记等科技行政审批职能。
三是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进展迅速。中科院大学能源学院正式揭牌;重点布局的大连先进光源项目选址完成,大连光洋科技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基地、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健康医疗科技学院、大连医科大学干细胞与精准医学创新研究院等大项目有序推进。
四是加快形成政策联动机制。开展政策先行先试,启动实施企业研发投入后补助试点工作,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风险补偿基金试点工作。自创区政策“洼地效应”日益显现,各项创新指标大幅提升,对全市科技创新发展的引领和示范作用进一步彰显。
优化产业科技创新布局工作逐步展开
一是围绕创新大会出台的《大连市重点产业领域科技创新指南》,研究制订《大连市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规划》等系列文件,精准推进未来型先导型产业发展。按照省、市“一带五基地”建设的总体布局,出台《大连市建设国家重要技术创新与研发基地工程框架实施方案》。
二是对产业链关键共性技术研发给予支持。在人工智能及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装备制造、船舶和海洋工程、清洁能源、生命健康、现代农业等领域,组织实施科技创新研发项目,对提升我市自主创新能力、支撑引领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企业和高校院所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突出
一是实施科技企业培育工程。全年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家,实现历史最高水平。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备案工作,全年经公示入库企业已达到家。
二是强化高校院所创新能力培育。组织实施重点学科(重大课题研究)等科技创新基金项目。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获中科院批准建设,国拨16亿元先导专项经费启动,为争取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落户大连打下良好基础。
三是加强企业高校创新载体建设。全市新增73家市级创新平台,新获批42家省级创新平台、2家国家级创新平台。全市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单位71家,可共享的大型科研仪器台(套)。
开放创新与国际国内科技合作取得新成绩
一是加快引进高端创新资源。德国蒂森克虏伯发动机系统技术中心、日本JMS大连CDDS技术中心、IBM中国区最大创新工作室等重点项目先后入驻高新区;金普新区英特尔非易失性存储器、辉瑞制药二期等项目加速推进。旅顺口区引进中石化大连研究院。大连理工大学外籍专家孙立成荣获年度国家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二是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依托大连双D港生物园区建设面向东北亚的国际双创园;以低碳能源及储能技术为主题,举办了“第二届中英政策对话研讨会”。大连理工大学“超分子化学与催化国际联合研究中心”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国际合作基地。
三是加强沪连科技合作。成功举办大连上海对口合作科技对接活动,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大连分中心已正式落地运营,与上海创瑞投资机构等12家投资机构、6家高校院所合作签约。
四是充分发挥科技展会的平台作用。成功举办年中国国际专利技术与产品交易会,来自26个国家和地区多家机构的项专利技术和产品参展。
成果转化与创业孵化体系建设加快步伐
一是完善技术与专利交易机制。新认定4家市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全市市级以上技术转移示范机构达到18家。建立大连技术专利公开交易市场,探索建立国际专利技术与产品线上线下日常交易平台。
二是加强创新创业孵化载体建设。积极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全链条创新创业孵化体系,全市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43家,备案众创空间64家,省级以上星创天地13家。
三是搭建创业者交流和展示平台。年第七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大连赛区)暨第四届大连市科技创业大赛,吸引家企业参赛,参赛企业数量在副省级城市排名第一。大连达利凯普荣获电子信息行业总决赛第一名(全国仅有12个),芯冠科技等9家企业获全国行业总决赛优秀奖,获奖数量位列东北各参赛省市之首。
86纳米智能黑板
大连工业科技创新取得的主要成果
及大连制造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
受多重因素影响
我市工业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
市委、市政府创新发展“组合拳”政策
坚持新发展理念和“四个着力”“三个推进”
积极推动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大连工业科技创新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果
工业经济高速增长
通过统筹推进制造强市建设,深化“1+X”政策体系,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高端装备创新工程、工业强基工程和绿色制造工程等重点工程建设,各项工作成效显著。
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9%,分别高于全国9.7、全省6.1个百分点。我市促进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实施技术改造成效明显,连续两年获国务院表彰。
年1-5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4%,继续保持了较快发展。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全市有研发活动的规上企业比例达37%以上,拥有企业技术中心户,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7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4家,工业设计中心12户,建立了7个大连市制造业创新中心,1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承担了多项国家重大科技创新项目。
传统产业持续优化
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和品牌化方向转型升级,努力打造国之重器。
船舶制造向高端化发展。全球首艘立方米超大型乙烷乙烯运输船建造成功。
装备制造业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按世界最高环保标准推出智能化焦炉机械整体解决方案。
石化产业链条不断延伸。针对“油头”大、“化身”弱、“纺尾”缺的现状,全力推进产业链条延伸,先后布局PX、PTA等项目。
新兴产业不断壮大
近年来,大连市新兴产业以年均两位数的增速快速发展,年,全市规上工业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6%,快于全市规上工业总体水平23.7个百分点。
高档数控机床及功能部件领域。高端数控机床入选《大国重器》,拥有多项核心技术,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核能等高端领域。
核电装备产业。成功制造AP0、CAP和“华龙一号”核反应堆压力容器和环形起重机。核电快堆技术填补国内空白。
轨道交通装备领域。研制的“和谐”型大功率牵引动力机车成为国内铁路运输的主力机型,技术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首列新一代中低速磁浮车成功下线。开发的控制系统已应用于“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
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顺利交付世界最先进A型深水半潜平台。我市已具备大型自升式钻井平台、半潜式钻井平台和FPSO设计建造能力,成为国内最重要的海洋工程装备研制基地。
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英特尔非易失性存储器(二期)建成投产,创造了“大连速度”。超大容量蓝光存储技术国际领先。国内首创的激光针式一体机研发成功。达利凯普荣获第七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电子信息行业成长组一等奖,为多年来东北企业首次获奖。
新材料产业。硼同位素系列产品已应用于核电和核军工等关键领域,为“华龙一号”、“快中子堆商用示范工程”和“空间反应堆”等重点工程配套。纳米节能膜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在建筑和汽车领域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大连制造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指导下
我市将加快实施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
高端装备创新、工业强基
智能制造、绿色制造五大工程
推动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
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推动我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完善创新体系建设
一是实施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
二是支持企业技术中心建设。
三是支持企业建立工业设计中心。
四是鼓励企业研发新产品、新技术。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工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加快推进传统产业的智能化改造。
二是重振机床雄风。
三是培育发展新动能。
大连重工成功研制国内首台华龙一号型核环吊。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
培育发展新动能
说起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
就不能不提及大连高新区
大连高新区
作为大连市“发展高科技、
实现产业化”的主阵地
努力培育发展新动能
全力推进高质量创新发展
在许多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提前完成“高企三年倍增计划”
坚持以培育提升创新主体、构建创新体系、激发创新活力、提高创新水平、推动产业升级,打造科研开发、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三大平台,重点发展智能科技、洁净能源、生命科学、海洋科技和数字文创等五大产业,努力形成“科技+金融+人才+IT(互联网)”发展模式,全力推动服务外包产业向高端化、互联网应用产业向规模化、新兴产业向集群化发展,这也是高新区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聚焦创新动能的核心目标。
围绕这一目标,高新区启动建设“创新中心”、打造“软件和信息服务升级版”两大引擎,加快推进智能装备技术创新中心、新材料和清洁能源技术创新中心、集成电路设计和信息安全技术创新中心、生物医疗技术创新中心“四大创新中心”建设。
狠抓重大科技产业项目落地
通过引进扶持重大科技项目,加快自创区建设步伐,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是高新区确立的新的发展战略。特别是今年,高新区启动了重大科技产业项目“双百”计划,即全年计划续建和新建重点项目个,力争完成总投资超过亿元。
围绕“主责主业”全力培育创新主体
近年来,高新区先后出台了《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若干意见(试行)》(即“众创十二条”)《推动科技创新做活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即“创新十条”)等一系列政策,启动实施了《支持高校院所和企业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工程》(简称“科创工程”)。
年又制定了《大连市海外学子尖端人才归国创业工程实施细则》,从强化吸纳增量、科学评审、加强监督几个方面对“海创工程”政策进一步升级完善,升级后的“海创工程”扶持资金额度由原来最高万元提升至0万元。
今年,计划在上一年基础上增加6亿元,总计安排13.8亿元用于科技投入。还将对已经拥有家企业的重点企业培育库提质增效,采取服务秘书制和服务清单制等举措,力争年内新增高企家。确立了年内培育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10家以上的目标,努力实现独角兽企业“零的突破”。此外,进一步强化对知识产权保护,使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件以上,确保全年完成技术交易额达到41.4%增长。
全方位推进“三创”中心核心区建设
在创新创业上,持续提升海外学子创业园管理服务水平,不断健全完善“苗圃(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化基地”四级企业培育体系建设,使区域“双创”载体总面积超过80万平方米,建有苗圃(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等企业孵化平台54个,其中通过国家备案的众创空间达16个,在孵企业、创业团队超过个。
还将启动运营联创国际加速器建设,面向全球筛选专业孵化机构,搭建一流的“投资+孵化+国际化”加速平台,全力打造大连市建设东北亚科技“三创”中心标志性载体。
经过两年多努力,高新区的“三创”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获得了许多实实在在的成果。特别是高新区的“双创”已经形成了品牌,并于年被认定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高新区的“双创”工作受到了李克强总理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2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