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品介绍:
晶间腐蚀主要由于晶粒表面和内部间化学成分的差异以及晶界杂质或内应力的存在。晶间腐蚀破坏晶粒间的结合,大大降低金属的机械强度。而且腐蚀发生后金属和合金的表面仍保持一定的金属光泽,看不出被破坏的迹象,但晶粒间结合力显著减弱,力学性能恶化,不能经受敲击,所以是一种很危险的腐蚀。
通常出现于黄铜、硬铝合金和一些不锈钢、镍基合金中。不锈钢焊缝的晶间腐蚀是化学工业的一个重大问题。
不锈钢在腐蚀介质作用下,在晶粒之间产生的一种腐蚀现象称为晶间腐蚀。
产生晶间腐蚀的不锈钢,当受到应力作用时,即会沿晶界断裂、强度几乎完全消失,这是不锈钢的一种最危险的破坏形式。晶间腐蚀可以分别产生在焊接接头的热影响区(HAZ)、焊缝或熔合线上,在熔合线上产生的晶间腐蚀又称刀线腐蚀(KLA)。晶间腐蚀不锈钢具有耐腐蚀能力的必要条件是铬的质量分数必须大于10~12%。当温度升高时,碳在不锈钢晶粒内部的扩散速度大于铬的扩散速度。因为室温时碳在奥氏体中的溶解度很小,约为0.02%~0.03%,而一般奥氏体不锈钢中的含碳量均超过此值,故多余的碳就不断地向奥氏体晶粒边界扩散,并和铬化合,在晶间形成碳化铬的化合物,如(CrFe)23C6等。数据表明,铬沿晶界扩散的活化能力~KJ/mol,而铬由晶粒内扩散活化能约KJ/mol,即:铬由晶粒内扩散速度比铬沿晶界扩散速度小,内部的铬来不及向晶界扩散,所以在晶间所形成的碳化铬所需的铬主要不是来自奥氏体晶粒内部,而是来自晶界附近,结果就使晶界附近的含铬量大为减少,当晶界的铬的质量分数低到小于12%时,就形成所谓的"贫铬区",在腐蚀介质作用下,贫铬区就会失去耐腐蚀能力,而产生晶间腐蚀。
二、国内外相关标准:
国内和国际上现有关于晶间腐蚀的试验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GB/T.(1~5)-不锈钢晶间腐蚀敏感性试验方法标准(根据不同材料敏感性选择相应标准)
GB/T-《镍合金晶间腐蚀敏感性试验方法标准》
GB/T-《不锈钢压力容器晶间腐蚀敏感性检验》
CB/T-《船用不锈钢焊接接头晶间腐蚀试验方法》
ASTMG28-02()《锻造高镍铬轴承合金晶间腐蚀敏感性的检查用标准试验方法》
GB/T-《铝合金晶间腐蚀测定方法》
HG/T-《尿素级超低碳铬镍钥奥氏体不锈钢晶间腐蚀倾向试验》
三、主要技术参数:
1.玻璃容器尺寸(MM):直径x高;最大容量5L
2.加热板尺寸(MM):直径x高30;
3.储水槽尺寸(MM):深x宽x30;最大容量4L
4.采用钢化玻璃容器温度范围:RT+10~+℃;
5.温度波动度:≤±0.5℃;
6.显示精度:0.1℃;
7.功率:约3.5KW
8.电源:V±22V50HZ±;1HZ
9.该装置适用于不锈钢硫酸;硫酸铜;铜屑法晶间腐蚀试验。
四、设备结构:
1.设备结构形式
试验机采用分体式组合结构形式,即试验机由加热系统、多参数精度控制系统、冷却循环控制系统组成。
加热系统包括玻璃容器、密封盖和加热器;多参数精度控制系统由温度控制系统、时间控制系统组成;冷却循环控制玻璃冷凝器及支架和循环控制系统组成。
此结构同时便于设备的安装和维护,电气控制柜置于试验机的右侧便于操作、观察和维护。
2.设备材料及主要参数
设备主要材料:优质不锈钢
加热系统:
玻璃容器:壁厚5mm左右的钢化石英玻璃材料;
密封盖:基体采用耐酸腐蚀材料,基体外涂覆一层硅橡胶密封条,保证设备的密封。
多参数精度控制系统:
温度控制:温度传感器对溶液温度信息进行反馈,自动调整加热器输出功率,而控制溶液加热速度,并有独立超温保护器控制系统。
时间控制:满足不锈钢硫酸、硫酸铜、铜屑法晶间腐蚀试验,到温后自动计时,腐蚀16h后自动停止。
控制器采用韩国三元真彩液晶显示电容触摸屏控制器TEMI
控制器控制器,分别控试验瓶加温和冷水机水温。
液晶显示触摸屏控制器TEMI程序容量及控制功能可使用的程序量:最大组,1个程序可由1~99段次组合而成
可使用的记忆容量:1段,可重复执行命令:每一个命令可达次,程序斜率设定可由时间轴来设定,程序间可设定联结使用,程序之制作采对谈式操作简单
具有编辑,清除,插入等功能,4组时间信号输出控制(可控制待测物ON/OFF动作)
具有9组PID参数设定,程序执行中具有跳段,保持功能,可显示曲线,资料获取;日期、时间调整功能;按键及画面锁定(LOCK)功能,可连接计算机使用
五、安全保护措施:
1.超温保护
2.电源漏电保护
3.冷却水低水压自动停机保护
4.冷却水储水槽低水位报警
六、设备使用条件:
1.电源:V±22V50HZ±;1HZ
2.环境温度:5~30℃
3.环境湿度:≤85%R.H,不凝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