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容器

宁波制造,创新提效向前冲

发布时间:2023/5/7 17:56:52   

全国党媒

“和丰纱厂锭子响,太丰面粉灰烬扬,永耀发电灯笼亮,通利源榨油放炮仗,三支半烟囱可怜相。”

70多年前,宁波的街头巷尾曾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诉说着当时工业的“落魄”。

如今,那个曾经“三支半烟囱”的宁波,已经迈过了工业生产总值“2万亿”的大关,“低小少”工业正在向“”万千亿级产业集群聚合华丽转身。

上世纪80年代末,一批嗅觉灵敏,敢打敢拼的企业家在甬城播种下了创业的种子。

民营经济的崛起,为宁波制造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据统计,宁波的余家规上工业企业中,有82.5%%是民营企业。

今天,吉利汽车、均胜电子、得力集团、申洲针织、慈星集团,博威集团以及海天塑机等制造业“巨头”已经逐渐成为宁波乃至全国范围内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今天,这些企业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截至目前,宁波已有市级以上单项冠军个,仅去年就新增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11个,总数达到39个,居全国城市首位。

宁波规上工业增加值从年的.1亿元增长到年的.5亿元,年均增长12.6%,占全省比重从20%上升到24.7%。此外,年、年宁波还两次被国务院评为“促进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实施技术改造成效明显的地方”。

克难

今年以来,面对蔓延全球的疫情,外向经济占比超过70%的宁波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难题。

面对挑战,宁波制造业在危机中求发展。

“既要高质量复工复产,也要高标准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宁波市经信局副局长童鸿根说。,疫情让宁波制造业更加坚定了走“着眼未来,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路子。

近日,位于镇海的宁波中意液压马达有限公司的数字化车间正在开足马力赶制订单。

“疫情让我更加坚定了智能化改造的决心!”公司董事长蔡国定告诉记者,就在去年,公司投入万购买智能化设备,完成了数字化车间改造。

得益于智能化生产体系,企业受疫情影响不大:2月10日开始复工,企业生产产品供不应求,尤其国内订单量猛增,预计4月销售额将增长25%,订单已经排到了6月份。

蔡国庆说,今年起,三年内,他将投资一亿元,全力打造行业内首个智能工厂,力争实现人均产值从万元跃升到万元。

同样以“工业数字化”取胜的还有宁波旭升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为了布局新能源汽车市场,旭升近几年接连投入1.5亿元,对车间实施改造提升。

“企业产能恢复快,数字化生产车间的功劳最大!”宁波旭升副总经理林国峰介绍说,现在企业的车间里都是清一色的日本马扎克、德国巨浪的数字化成型加工装备,并且上线了整套生产控制系统,这使企业在复产后迅速恢复元气。

据统计,一季度旭升的产值“不降反升”,同比增长34.2%。

多年来致力技术科研、不断收获“高精尖”产品,则成了宁波东方电缆股份有限公司的“法宝”。

凭借在海洋工程、海底电缆、脐带缆等领域的领先优势和核心技术,东方电缆抢抓新基建、智慧电网改造和海洋经济的新发展机遇,年已中标海缆及海洋工程重大项目金额达到28.6亿元。

一季度,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亿元,同比增长10.88%,实现净利润万元,同比增长62.9%。

危机中求发展,除了靠企业自身苦练内功外,外力扶持也必不可缺。

二月,宁波接连出台32项惠企举措,并成立了9个工作专班,解决经济运行和企业发展中的具体问题。

三月,政策再度加码,设立“稳投资千亿信贷”专项,发布达产扩能“十条意见”,启动新一轮“三年大改造”计划,整体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复工复产。

“惠企政策都是真金白银!”宁波埃利特模具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林维儿告诉记者,“不久前,银行给予我们利率下浮20%的优惠。”这让他们更有信心、更有底气加大投入、改造升级、进军新基建领域。

政企同心共克时艰。宁波通过深入开展“三服务”活动、达产扩能专项行动、全力打通产业链供应链等一系列工作,企业复工复产和达产走在前列。2月26日,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全部复工,3月份当月规上工业增加值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实际产能已高于去年月均水平,有效遏制了工业经济的断崖式下跌。

创新

宁波,自古以来就具有兼容并蓄,敢为人先,求真务实的核心内涵和精神特质。

宁波企业家,更是如此。

文脉和商脉的水乳交融,不仅孕育了宁波帮的人文精神,更在潜移默化间滋生了他们那股低调务实的发展理念。

“做好自己的主业,一条路走到黑!”早在创业初期,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平范给自己和公司定了规划。

3年,孙平范回到老家慈溪,成立宁波裕人针织机械有限公司,专攻自己的老本行——针织机械。

从创业之初的手摇横机到后来的电动机、“单片”机、数控公共机,再到如今“一线成型”的电脑横机……10多年来,孙平范领着自己的团队,将一家小微企业带到了行业的最前列。

今天,一台电脑横机就能浓缩整个制衣环节。顾客一个小时内就能穿走一件衣服。

是什么让孙平范始终坚持“创新”?

“创新是制造业之魂,它掌握了企业能否生存、发展的命门。”孙平范说的很实在,在他看来,“创新”是企业之基,若不打实,大厦便有倾倒的风险。

近年来,慈星集团一边生产,一边摸索研发,广揽人才,与高校、科研院所广泛开展产学研合作,不断向高精尖领域进军。

年年超过营收额6%的科研投入为慈星带来了回报。

4年,第一台全电脑横机的模型样机最终试验成功。展会时,他的横机不仅看傻了国外人,也惊呆了专家;

7年,慈星拥有了自己的电控系统和机械关键基础部件,其中,公司自主研发的“自动起底系统”等核心技术大大减少了废纱,效率大幅提升,后来更凭此技术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截至目前,慈星已获得授权发明专利项,年产销的电脑横机数量全球领先。

对于宁波天生密封件有限公司董事长励行根来说,坚持和创新伴随着企业一路成长,“我就是做密封件的,自然要专着做好一件事,入行越久,越觉得肩上的担子重!”

密封件,被运用在船舶、核电及军工等各个领域的建设中。对于大型的核电站来说,它是核安全一级设备的关键零部件,是防止放射性物质泄漏的重要保障。

高精尖材料行业中,科研的成本更高,周期更长。

这并没有吓退励行根。

通过几十年铺垫、数十年研发,年9月18日,我国首个国产金属C型密封环在秦山核电站方家山1号机组反应堆压力容器上测试成功,一举打破了国外公司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垄断,更是一炮打响了“天生密封件”的名头。

回溯三十年的创业史,励行根很谦虚、也很实在,他说:“做企业就是要做专、做精,心无旁骛地把自己擅长的事儿干好。”

在鄞州的宁波博德高科股份有限公司的厂区里,每24小时产出切割丝可以绕地球两周半。

“小产品、大市场。我们的产品占据国内高端市场70%份额,全球13%。”公司总裁万林辉告诉记者,切割丝,是切割高精密零部件的加工工具,可用于加工航天发动机、手表以及医疗零件高精度部位的加工。

15年只做一根丝,让博德高科生产的精密切割丝就稳稳占据行业的“头把交椅”。

“通过并购,企业拓展了国际市场、获取了先进技术和团队。但并不是意味着企业可以‘坐享其成’。”在宁波均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剑峰看来,相比于跨国并购的机遇,之后的融合、科技本土化以及进一步的研发创新更为重要。

均胜自年起通过收并购上市进入资本市场,通过先后并购德国普瑞公司、德国IMA机器人公司、德国TS等公司,实现了技术转型升级和产业国际化。

今天,均胜已经成为宝马、奥迪、大众、劳斯莱斯等多个高端汽车品牌的合作伙伴,成为全球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前三十强,全球最有价值汽车零部件品牌榜前十强,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前三强,逐渐成为汽车高端零部件行业的“隐形冠军”。

只有坚持创新,企业才能不断取得进步。这种发展理念也让宁波制造业迸发出新的活力。

“近三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从1.64%增至1.94%,增幅比超过18%。”宁波经信局规划政策处处长储昭节给记者列了一组数据:宁波范围内,90%的研发经费来自民营企业,95%的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设在民营企业,82%的发明专利由民营企业申报和拥有。

提效

今天,不以规模、速度定标准,而以亩均、效益论英雄,已成为宁波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导向。

“每一天,就有万件服装、吨面料从其生产线上下线。”在申洲国际的生产车间中,董事长马建荣给告诉记者说,高效化、智能化的生产模式撑起了申洲国际今天的产能。

现在,申洲的车间里已经用上了全印椭圆数码印花机,它比传统套色印花快10倍。客户只需要把照片上传,印花车间就可以在5分钟之内上机生产。

“年足球世界杯决赛之前,我们接到客户订单,需要法国队的球衣数万件,要在决赛开踢前交付。”说起自己车间的“宝贝”,马建荣很是骄傲,他说,要不是有这套高效的生产体系,工期肯定就误了。

最终,申洲国际在16个小时之内,就把几万件的球迷服送到耐克上海,然后由他们空运到法国,正好赶上法国队得冠军决赛的球迷服的时间。

今天的申洲已经成了名副其实的“隐形冠军”。耐克、阿迪达斯、优衣库、彪马、安踏、李宁等知名品牌的不少商品都出自他们的车间。

是什么理念,让这家曾经的小作坊成长为了行业“单项冠军”?

马建荣坦言,他始终将技术革新作为推动企业发展的第一重点。

年从父亲手中接过“指挥棒”后,马建荣马上将眼光瞄到了技术革新上。次年,公司投入万美元,用一年的利润全部进行购买设备,虽然当时一度陷入困境,濒临破产。两年后,市场终于打开,一个订单就上千万件。由于设备先进,申洲的印染准确度能达到99%,同行最高只能达到70%,随着次品率大幅降低,光一年就能省下0万。

5年申洲在香港上市成功,马建荣更是把融资得到的9亿多港币全部投入技术升级,将设备更新到国际最先进水平。

“技术创新要达到三个目的,高效化、舒适化、去技能化。”马建荣这样告诉记者。

今天,申洲国际的毛利润率30.3%,净利润率23.6%,不仅远高于中国服装纺织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的平均数,甚至比品牌他们客户的利润点还高。

申洲的提质增效是宁波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众多样本之一。

在慈溪龙山,铝制不粘锅是当地的特色产业之一,平均每天就有27万只铝制不粘锅在慈溪下线,产品远销欧洲、美洲、非洲等地。

“通过自动化、智能化改造,企业的生产效率提高了30%,人力成本下降了50%。”宁波喜尔美厨房用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洪京汕告诉说记者,随着客户品质要求的不断提升以及人力成本的不断上浮,企业自动化、智能化改造势在必行。

年,“喜尔美”相继投用了13条自动化生产线。今天,生产铝制不粘锅的打磨、抛光、拉伸、车底、车口、整平等6道工序实现了自动化生产,每条线的员工从原先的48人减少为现在的12人。

“企业的用工少了,产品合格率提升了,产值月随之提升。”洪京汕说,据初步统计,去年企业的产值增长了近2亿元。

在全球用工成本不断上升的大背景下,规上企业想要维持效益和利润点,提升生产效率是必由之路。

“以技术改造促进智能制造已成为宁波促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招。”宁波经信局规划政策处处长储昭节告诉记者,自年实施规上工业企业技术改造三年行动计划以来,宁波用3年时间,对有意向的规上企业,进行全面“诊断”,判断企业是否具备通过智能制造提升生产效率的潜力,同时推动这些有意向的企业技术改造。

三年来,宁波已经累计实施自动化项目个,行业成套装备智能化改造试点18条,建设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示范项目84个,12个项目入选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通过“点、线、面”全方位、多层次实施智能制造推进工程,企业的生产效率显著提升,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已竣工的项目生产效率平均提高63.7%,企业运营成本平均降低21.7%。

服务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但政府的服务同样不可缺少。

“宁波政府始终秉持着让企业有更多财力、精力去做主要的思路。”在宁波市委政研室经济处处长李昭看来,营商环境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保障。

近年来,宁波依托“最多跑一次改革”,不断做减法,优化审批流程,全面激发市场活力。

“企业投资项目最多天审批完成。到年争取达到60天审批完成!”李昭说,在中国民营企业营商环境报告中,宁波位列全国城市第八位。

“办事效率高了,项目可以及时落地。从规划,引进设备,到完成审批,产线调试,再到最后产品投放市场的时间大大缩短了。”博德高科公司总裁万林辉对当下的营商环境赞不绝口,在他看来,效率的提升,能让企业把更多的精力放到主业上,项目落地的加速也让企业能第一时间产生效益。

年来,宁波更是将做优营商环境作为重点工作之一:推进企业开办全流程“一件事”一日办结改革;全年为企业减负.43亿元,其中税收减负.5亿元,收费减负93.93亿元。

同时,宁波还将做好保驾护航、雪中送炭、跟踪问效等工作。

“现在,企业有了政府驻派的专门对接人,他们就像是架在政企间的一座桥梁!”宁波天生密封件公司董事长励行根说,现在,慈溪市政府为当地规上企业以及高新技术企业配了帮扶干部,实施一对一帮扶。

企业“唱戏”,政府帮“搭台”。

为了能让企业专心发展主业,宁波始终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实施“科技争投”行动,着力提升制造业创新能力。

近年来,宁波加快建设高端创新平台,统筹政府、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各方面资源与优势,大力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载体的建设,打造了一套制造业创新的生态系统。

截至目前,宁波已经引进落地国科大宁波材料工程学院、上海交大宁波人工智能研究院等一批高能级产业技术研究院。年,全市新引进高能级产业技术研究院3家,近两年累计引进14家,其中11家已落地运行,承担实施或与本地企业合作开展项目项。

与此同时,宁波还进一步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出台“开放揽才、产业聚智”“1+X”人才政策升级版,推进高层次人才“系列计划”全面接轨“中国制造”,集聚了一批高层次人才;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建立11所特色学院和14个校企联盟,建设一支高技能人才队伍。

据统计,年全年,宁波新引进大学毕业生13.7万人,新增高技能人才5.9万人,分别增长65.2%和17.7%,增量与增幅均创历年新高;人才净流入率、制造业人才净流入率,持续居全国第2、第1位。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458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