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压力容器 >> 压力容器发展 >> 实验室管理高校实验室压力容器技术安
科学、合理、规范的压力容器技术安全管理是保障高校教学和科研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通过分析高校实验室压力容器在宣传、监管、使用及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就安全宣传、全生命周期管理、租赁与共享、维护保养等方面提出了解决路径与对策,对高校实验室压力容器的技术安全管理进行了有益的探究。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实验室安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经历了诸多由危险化学品引发的实验室安全事故后,高校把更多的注意力和工作重点聚焦在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辐射等方面安全管理上,以实验室压力容器为主的特种设备安全往往被忽视。实验室压力容器作为一种危险性较高的常见特种设备,被广泛应用于高校理工科教学和科研实验室。一方面,压力容器具有高温、高压等危险特性,发生事故时可产生冲击波和介质损伤,危害极大;另一方面,理工科实验室环境复杂,储存、使用大量有毒、易燃、腐蚀性危险化学品及电气设备,一旦发生安全事故,极易引起二次爆炸,后果不堪设想。其安全使用和规范管理是高校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前提,更是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的保障,因此实验室压力容器的科学、合理、规范化安全管理势在必行。
1.压力容器概述
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年修订的特种设备目录,压力容器是指盛装气体或者液体,承载一定压力的密闭设备,其范围规定为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1MPa(表压)的气体、液化气体和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容积大于或者等于30L且内直径(非圆形截面指截面内边界最大几何尺寸)大于或者等于mm的固定式容器和移动式容器;盛装公称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2MPa(表压),且压力与容积的乘积大于或者等于1.0MPa?L的气体、液化气体和标准沸点等于或者低于60℃液体的气瓶;氧舱。
在高校理工科实验室,特别是从事生物和化学研究的实验室,随处可见不同种类的压力容器,例如:高压蒸汽灭菌锅、高压反应釜、储气罐、各种气瓶等。对于以高压蒸汽灭菌锅为主的固定式压力容器来说,由于多数设备其最高工作压力和温度均能达到目录所述要求,因此在判别时可以容积和内直径为主要指标,若容积小于30升则可直接判定为不属于压力容器。
2.高校实验室压力容器技术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安全宣传不够,无法持证上岗
目前,高校特种设备相关的管理制度相对欠缺,即使制定了相关的制度,施行的时间也较短。同时,属地管理部门、高校职能部门对特种设备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不到位,很少有师生能够知晓何为特种设备,更无法判断哪些设备属于压力容器范畴。压力容器的供应商,在销售产品时,更多注重设备的性能和参数,对其特种设备的属性知而不言,从而造成了教职工和学生对压力容器的理解不充分,在安全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等相关规定,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必须通过资格考核后方可从事相应的工作。由于师生对法规不熟悉,并没有意识到实验室常用的高压蒸汽灭菌锅属于特种设备范畴,造成没有及时参加相关培训与考试,无法持证上岗。
2.2监管存在盲区,未能注册检验
压力容器属于特种设备范畴,既归口设备管理部门,也归口安全管理部门。由于各管理部门间职责划分不清晰,或者设备管理系统、申购流程等一系列原因,造成部门之间不能有效信息共享。经常会出现教师通过设备管理部门申购了压力容器,办理了固定资产入账,但是却没有去安全管理部门办理特种设备备案的情况,造成大量压力容器没有办理注册登记手续,使得高校职能部门无法掌握学校的特种设备数量。同时,压力容器在生产、销售、使用等过程脱节,仅有极少部分的压力容器厂家清楚其产品在销售区域的相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