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压力容器 >> 压力容器市场 >> 2018年中国特种设备行业市场现状及未来
科技的进步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得特种设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到目前我国特种设备的使用技术尚不成熟,由特种设备引起的社会环境问题也不断出现,设备改良后也可能出现新的问题。为解决能源供给需求将原本高能耗高污染的燃煤锅炉改良为燃气锅炉类特种设备,虽然降低了环境污染,但能源消耗增加,环境污染问题也无法得到消除。
一、特种设备市场现状
(1)总量到达.35万台,电梯设备占大头
年我国特种设备总量突破千万台,截至年底,全国特种设备总量达.35万台,同比增长7.59%,-年国内特种设备总量复合增长率9.22%。
-年中国特种设备总量及增速情况
资料来源: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
年全国特种设备中,锅炉40.39万台、压力容器.6万台、电梯.83万台、起重机械.79万台、客运索道条、大型游乐设施2.51万台(套)、场(厂)内机动车辆94.12万台。另有:气瓶1.5亿只、压力管道47.82万公里。
年特种设备数量分类比例图
资料来源: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
(2)行业稳定发展,生产企业和专业人员队伍逐步成熟
年至今我国特种设备生产企业数量一直保持良好的增长趋势。截至年底,全国共有特种设备生产(含设计、制造、安装、改造、修理、气体充装)单位家,相比年增长了5.43%。
-年中国特种设备生产单位数量及增速情况
资料来源: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
其中:设计单位家,制造单位家,安装改造修理单位家,移动式压力容器及气瓶充装单位家。
年特种设备生产单位数量分类比例图
资料来源: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
年全国特种设备生产单位持有许可证张,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持证.67万张。
-年中国特种设备生产单位持有许可证数量及增速
资料来源: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
-年中国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持证数量及增速
资料来源: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
(3)特种设备监管环节明显提升
截至年底,全国共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32个、市级个、县级个、区县派出机构个。全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人员共计人。
-年中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数量走势图
资料来源: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
截至年底,全国共有特种设备综合性检验机构个,其中系统内检验机构个,行业检验机构和企业自检机构个。另有:型式试验机构42个,无损检测机构个,气瓶检验机构个,安全阀校验机构个,房屋建筑工地和市政工程工地起重机械检验机构个。
-年中国特种设备综合性检验机构数量走势图
资料来源: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
年,全国各级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部门开展特种设备执法监督检查.88万人次,发出安全监察指令书14.38万份。特种设备检验机构对.22万台特种设备及部件的制造过程进行了监督检验,发现并督促企业处理质量安全问题2.38万个;对.58万台特种设备安装、改造、修理过程进行了监督检验,发现并督促企业处理质量安全问题41.94万个。对.33万台在用特种设备进行了定期检验,发现并督促使用单位处理质量安全问题.08万个,其中承压类设备问题15.83万个,机电类设备问题.25万个。
(4)特种设备安全事故连年减少
数据显示:年,全国共发生特种设备事故和相关事故起,死亡人,受伤68人,与年相比,事故起数减少19起、降幅7.98%,死亡人数减少27人、降幅10.76%,受伤人数减少77人、降幅53.10%。万台特种设备死亡率为0.22,同比下降26.67%。全年未发生重特大事故,特种设备安全形势总体平稳。
-年全国万台特种设备死亡率情况
资料来源: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
二、特种设备检验行业现存问题
(1)设备问题
特种设备的运用特别广泛,其危险性也比较大,监督管理也比较麻烦。像蒸汽、天然气、压缩空气等各种管道的购买渠道、质量优劣各不相同,有的管道深埋地下,有的管道暴露在外,所以在进行检查工作时极为不易。而且不同的机关、企业对于特种设备的应用情况、保护力度、按时进行检查等相关事务的注重情况也存在些许差异。因此,不同设备在其基本情况和所存有的隐患上也有着较大的不同。现阶段我国的特种设备在应用情况、保护力度、按时检查等相关事务上存有疏漏。一些可移动的空压机可以在很多地方进行购买,虽然用于实际却不能很好的进行监控、保护,因此不利于对特种设备的管理,更可能会危及人身安全。
(2)管理问题
管理职责过于分散导致难以落实。一方面,一些使用单位需要直接对特种设备进行管理,但相关的安全意识不足,对于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缺乏管理,所以设备的安全情况不能确定,存在安全隐患;另一方面,管理职责相对分散,并没有设置专门的工作人员落实相关管理工作,导致特种设备没有完整的档案资料,进而影响管理部门办理使用登记,也就无法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测。
(3)人员问题
特种设备管理的人员问题包含以下三点。
第一,从安全意识来说,使用单位领导水平不一,在设备是否安全运行方面的重视度也迥然不同。有些单位的采购者没有足够的经验又或者是考虑不周,只着重于经济性,使得所购回的特种设备因资料手续问题而没法注册登记。
第二,管理人员不足导致的监管力度不够。基于基层单位使用的特种设备不管是种类还是数量都会有所不同,在日常管理的过程中,其工作量以及难度也较大,使得工作无法持续且有效的展开,致使某些工作职责落实不到位。而基层常见问题有:未按程序对在用设备进行注册登记手续;已超过有效期的设备安全附件仍在继续使用;存在完全没有经过相关安全知识培训的操作人员直接无证上岗的情况。
第三,操作人员兼职过多或不固定。因为特种设备的特殊性,稍有使用不当,就很可能会发生事故,所以就对设备操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兼职过多,就会使得在工作过多的时候,安排没有受过培训的无证人员进行设备操作,这样就会存在安全隐患,增加了设备发生事故的风险。人员不固定,那无论是设备的保养还是操作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安全管理难度加大,难以保证设备可以安全运行。
三、高效管理特种设备的具体策略
(1)建立稳定的特种设备管理工作机制
在特种设备的管理方面,应尽快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要求使用单位、专业管理部门以及安全监督部门协调配合,努力做到有序使用、协调管理、全面监督,分配好这三者的管理工作。使用单位应有效落实特种设备管理制度,保障特种设备的安全有效运行,同时实施人员在职培训,定期检查特种设备的运行状态,由专业管理部门负责特种设备的检验周期控制,提供检测报告,对特种设备的相关资料进行有序管理,安全监管部门监督特种设备的使用情况,监督在职人员的岗位培训工作。这种稳定的三角形管理机制便于有效的控制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实现对特种设备的长远化管理。
(2)加强特种设备监管和维修
保证监管的连续性要从生产源头和中间环节两手抓,在将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所有环节完善后,再慢慢向生产作业的源头发展,进而逐渐形成动态监管全过程的管理体系。不断加强对特种设备故障的诊断和维修,一方面可以实现机械设备运行的高效性,保证企业生产连贯作业;另一方面还可以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如果能够对设备进行准确的故障诊断,确定发生的时间和部位,可有效降低维修频率,提高设备使用率,进而保证企业的生产作业能够正常有序进行。
(3)统筹行政管理与科技支撑的协调性
用恰当合理的方法更新安全管理的基本思想,把革新科技水平作为加强安全管理的方式,用优秀的知识技能与操作技巧来强化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用发展科技水平的方法来提升安全管理以及检查班子成员的基本素养。
(4)完善特种设备管理维护的信息化
将特种设施进行信息数字化管理,不但可以促使每一个设备都有相对应的数字化信息,而且能够逐步完善设备管理的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这里所说的信息化管理的关键在于要以充足发展的数字化信息来作为基石,利用现在发达的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手段,使之适应日益发展的需要,最大程度的利用我国生产中的信息数字系统对特种设备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维护。